首页 > TAG信息列表 > 

为官的精选百科

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杜暹为官到底有多廉洁?

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杜暹为官到底有多廉洁?

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,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。通过杜暹简介得知,杜暹是河南濮阳人。虽然,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,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。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。杜暹初入唐朝廷......
01-22
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却潦倒一生

为何海瑞恪守儒家精神为官清廉 却潦倒一生

在中国历史上,一提到为官清廉之官,人们便想起宋朝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。包拯就不过说了,海瑞主要生活在明嘉靖和万历年间,为人十分恪守儒家精神,为官期间更是力主严惩贪官污吏,禁止徇私受贿,也主持修建水利,打击豪强等一些列活......
06-27
西汉著名大臣黄霸 中国古代为官的典范

西汉著名大臣黄霸 中国古代为官的典范

黄霸,字次公,著名的西汉大臣,官至汉宣帝时期的丞相之位,经历过汉武帝、汉昭帝、汉宣帝三朝皇帝,出生于公元前130年,逝于公元前51年,黄霸为世人所铭记,是由于他为官清廉,治民有方,政绩突出,与龚遂并列为”循吏“的代表。黄霸简介,......
01-22
明朝哪两位奸臣让严嵩都不愿与其同朝为官

明朝哪两位奸臣让严嵩都不愿与其同朝为官

也许因为“十”这个数字象征着圆满,中国人干什么事都愿意以十为限,比如十大风景,十大建筑等。无论怎么排,明朝的奸臣严嵩在中国的权奸中都能排在前十名。严嵩入阁为相时已61岁,那时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。就在严嵩为相那年,这......
07-26
礼部尚书张伯行为官清正被称为“天下清官第一”

礼部尚书张伯行为官清正被称为“天下清官第一”

“善吏”一词始见于《史记》,意为良吏。自古以来,为政当施善政,治国当行善治,为官当做善吏。就今天而言,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、有作为,都不够全面,只“廉”不“能”是庸官,只“能”不“廉”是贪官。当领导干......
06-30
郑板桥轶事 其做人为官带有明显的“仇富情结”

郑板桥轶事 其做人为官带有明显的“仇富情结”

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在扬州卖画为生时,曾定过这样的卖画润格:“大幅六两,中幅四两,小幅二两,条幅对联一两,扇子斗方五钱。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中心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......
07-17
叶名琛的为官之道是怎样的?叶名琛生平简介

叶名琛的为官之道是怎样的?叶名琛生平简介

叶名琛字昆臣,湖北汉阳人,近代著名历史人物,清朝中后期著名疆臣,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。后世对其评价大多都是反面的,认为他是误国之人,但也有少许称赞之语。“粤人憾其误国,为之语曰:”不战、不和、不守,不死、不降、......
06-06
智多星吴用不愿与小人同朝为官自缢于宋江墓前

智多星吴用不愿与小人同朝为官自缢于宋江墓前

吴用是《水浒传》中的主要人物,他外貌儒雅,是当时典型的书生模样。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在民间的声望很高,直到现在都还流传着关于吴用的故事。在这些故事中较为有名的便是吴用考科举的故事了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吴用其实......
06-15
宋宰相王旦为官清白 为防子孙争财不买房置产

宋宰相王旦为官清白 为防子孙争财不买房置产

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,可以说他终其一生都为真宗皇帝所敬重。这其中的原因之一,就是他做官清白,不慕财富。据司马光记载,王旦居相位时,有人于街衢售卖玉带。王旦儿子认为玉带精致,就拿给王旦看,并试图购买。王旦看后,让其子......
01-31
乾隆举荐厨子为官 几年后到访却只有胡萝卜

乾隆举荐厨子为官 几年后到访却只有胡萝卜

一天,乾隆皇帝穿着便衣来到吏部,见一人衣衫破旧,满脸烟灰,正在廊下烧火做饭,不由一愣,问他:“你咋在这儿煮饭?”那人气呼呼地说:“穷人仇汝瑚,得中进士,没钱上供,在这儿候缺呀!”乾隆皇帝见他一身正气,很同情,立即去找吏部主簿。主簿......
04-01
趣闻 不为官的孔子为什么会有钱办学校?

趣闻 不为官的孔子为什么会有钱办学校?

孔子算是教育界的鼻祖,发明了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。这些方法大都被后人所沿用,孔子学堂也遍布全国。但是小编有个疑问,孔子办学所用的经费是从何而来?没有足够的经费是不可能置办这么多学校的。其一,官员赞助的。孔子虽然家......
07-24
雍正的反腐奇招 只用四个字儿打造为官最清时代

雍正的反腐奇招 只用四个字儿打造为官最清时代

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在位时贪官最少?你要说明朝,明朝朱元璋杀贪官可谓是心狠手辣,毕竟自己当初也是因为贪官差点饿死。所谓物极必反,在这么极端的情况下,贪官还是层出不穷。有句话说的好“雍正一朝,无官不清”,这话虽有点夸张......
06-02
王维是唐朝的高富帅 京城为官 在长安有地产

王维是唐朝的高富帅 京城为官 在长安有地产

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唐王维《终南别业》诗人王维其实是唐朝的“高富帅”,不像李白那样要靠富朋友接济过日子,更不像杜甫那样颠沛流离,连生存都成......
05-19
谢安 东山再起的历史人物不想为官的千古名相

谢安 东山再起的历史人物不想为官的千古名相

一个人发达难,但也有;然后一夜之间一无所有也不少,但东山再起的很少。那么东山再起的历史人物是说的是谁呢?但凡有点文化的中国人,几乎没有不知道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的,就像谁都没有见过龙,却谁都知道龙一样。诚如斯言:山不在......
06-07
为官20余载贪10亿两白银 乾隆为什么纵容和珅贪污

为官20余载贪10亿两白银 乾隆为什么纵容和珅贪污

在封建社会,社会财富的所有权都属于皇帝,正所谓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。即便是给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、房屋、金钱,也是赏赐的,是一种使用权的暂时转移,根本所有权还是属于皇家的。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,就连所有的公民,也都是......
06-24
湖南发现保存完好的清代古书 为官刻本经济专志

湖南发现保存完好的清代古书 为官刻本经济专志

该局在日前的一次档案资源普查时,意外在民间发现一本清同治年间的书院经济专志。经查证,该专志为湖南现存最早的书院经济专志。这本名为《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》的专志,是刊刻于清同治七年的官刻本,用棉纸刻印而成,共......
07-25
狄仁杰的儿子也坑爹 为官贪暴致其父生祠被捣毁

狄仁杰的儿子也坑爹 为官贪暴致其父生祠被捣毁

狄景晖在魏州任上“贪暴为虐”,魏州百姓不堪其苦,“恨屋及乌”,竟愤而捣毁了其父狄仁杰的生祠。生祠,顾名思义,就是为活着的人立祠,以示感戴和崇仰之情。早在西汉就已出现了这一事物,汉文帝时,栾布为燕国相,燕、齐之地百姓为其......
06-06
官二代杜甫 家族成员为官记录保持近三千年

官二代杜甫 家族成员为官记录保持近三千年

法无定法。成功亦然,没有固定的路径,有人得来全不费功夫,有人却费尽心机皆枉然,比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。杜审言身世显赫、才华出众、人脉发达;在机遇无数的武则天时代,朋友们纷纷得志、他不过尔尔;官场斗争中还搭上了儿子的......
12-09
盘点古代官员搞笑绰号 民间绰号代表为官为人

盘点古代官员搞笑绰号 民间绰号代表为官为人

都说老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,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,或尸位素餐,毫无建树;或行为猥琐,为人不齿;或贪赃枉法,身败名裂。俗话说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”,民间大众不能对市政做些什么,但是他们对那些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的,有时......
10-24
在元朝为官不容易 监察严硬性规定多

在元朝为官不容易 监察严硬性规定多

在元朝为官,要受重典治吏的考验。《元典章·刑部八·取受》云:“诸牧民官不先洁己,何以治人?”为重典治吏,元成宗时便制定了严禁官吏收受贿赂的专门法令——《官吏受赇条格》。后又颁布《赃罪条例十二章》,作为处理官吏犯赃......
12-04
断案如神的薛宣为官时是如何进行断缣之案的?

断案如神的薛宣为官时是如何进行断缣之案的?

薛宣,字赣君,东海郡郯县人(今山东郯城)。西汉成帝时期的丞相,汉宣帝之女敬武公主的丈夫,后来又被封为高阳侯。薛宣为人正直,经常向皇帝举荐贤才,以知人善任而出名,后来因故被罢相。薛宣在少年时曾经担任过主管刑罚的廷尉府文......
12-09
一生为官清廉的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

一生为官清廉的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

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,一生为官清廉,是一代名臣。同时,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《资治通鉴》一书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那么,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......
06-08
喝酒误事!孟浩然因为醉酒错失为官的好机会

喝酒误事!孟浩然因为醉酒错失为官的好机会

唐朝兴诗成风,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。年届四十的孟浩然,亦按捺不住,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。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。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,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。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......
06-19
解析黄霸为何被称为是古代为官的榜样?

解析黄霸为何被称为是古代为官的榜样?

黄霸,字次公,著名的西汉大臣,官至汉宣帝时期的丞相之位,经历过汉武帝、汉昭帝、汉宣帝三朝皇帝,出生于公元前130年,逝于公元前51年,黄霸为世人所铭记,是由于他为官清廉,治民有方,政绩突出,与龚遂并列为”循吏“的代表。西汉时期......
02-07
曹振镛是谁?三朝为官52年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

曹振镛是谁?三朝为官52年 实为清王朝的掘墓人

清人笔记《名人逸事》有篇文章《曹振镛之误清》中记载:整个清朝,重臣死后谥号为‘文正’的共有七人(实际上是八人,另一人是刘统勋):汤斌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清人评价说这七人中汤斌以理学,朱......
04-12

 67    1 2 3 下一页 尾页